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介绍  > 医疗行业

手术麻醉质量控制系统

麻醉安全是麻醉医师和麻醉学科建设的永恒主题。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标准”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医疗卫生行业

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地区和专业先后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毫无疑问,

麻醉的质量管理是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

麻醉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手术病人提供无痛、安全、良好的手术条件。麻醉医师需从各种监测反馈信息中,分析、综合和判断病人的各项生命机能指标,并按需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干预,以使各项生命体征尽可能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由于病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体差异性,麻醉药物种类日渐增多,手术医生对手术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人和社会对医疗质量有更高要求,以上这些因素已促使21世纪的麻醉工作不能再单纯停留在单一手工操作的麻醉方式上,而必须代之以“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多种生命信息监测、反馈与处理,严格操作规范,严密麻醉质量评估,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等为鲜明特色的麻醉过程。在上述完整的“麻醉链”中,控制麻醉质量对于提高麻醉质量,保障病人围术期安全与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麻醉质量控制的内涵之一是保证麻醉期间对病人没有任何附加的伤害。在全身麻醉中,由于对麻醉深度目前还没有确实可靠的监测手段,因此使病人有可能存在术中知晓、疼痛、应激反应过强等不良征象,从而会给病人带来身体、心理、精神创伤,由此而起的麻醉质量投诉和索赔也日趋增多,也给病人、医生、社会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因此,重视全麻病人的麻醉深度监测,尽可能减少病人的术后精神创伤和认知功能障碍,是麻醉质量控制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适宜的麻醉深度,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的关键因素之一。理想的麻醉深度应保证病人术中毫无痛觉和意识活动,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完善且无术后回忆。术中监测麻醉深度能提高麻醉质量和手术安全性,减少麻醉并发症。麻醉后的苏醒质量对病人也很重要,与病人的满意度有关。

麻醉质量控制信息系统V1.0专为医院麻醉科设计,它覆盖了和麻醉相关的各个临床工作环节,能够将麻醉科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极大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整个工作流程的效率,为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过程、为临床科研、为提高医疗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麻醉质量控制系统不仅为麻醉医师提供手术患者全过程镇静程度的指导,同时也能对术中患者的镇痛程度给出准确数据。疼痛伤害指数的监测合一减少PONV发生例和降低PONV发作程度,对术中麻醉全过程进行有限监护并记录原始数据,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在功能方面,系统功能完整,面向医院三类用户的需求,即医院的领导和管理人员、直接用户的各类业务人员和保障系统运行的系统管理人员,系统可以处理病人的手术信息、麻醉信息等。

在集成策略方面,系统依据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病人信息主线完成系统基础构架,开放麻醉信息、病人信息等接口,可以和不同的医院信息系统(HIS)集成应用。

在通用性设计方面,通过信息流程和管理过程的合理模型化、灵活多样的信息切入点、管理对象的模型化,使得系统能适应不同规模医院的应用。

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方面,系统采用了数据库级用户权限和应用程序级运行权限的双重控制机制,提供了统一的基于角色的用户管理手段,具有完善的系统和数据安全的保障体系。

在操作性方面,由于采用了图形用户界面(GUI)技术,使系统能够以多重图形窗口和丰富便利的操作界面,通过鼠标或键盘的操作,为用户提供了最简洁的使用方法。为方便使用,系统支持模板录入、词库选择等快捷录入方式。

在智能管理方面,系统通过分析病人的体征参数变化情况,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手术病人,系统可以自动改变数据采集频率,并且通过手机短信自动发出报警信息。

在数据深入应用方面,系统可以提供病人麻醉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也可以完成统计分析的科研应用。

在特殊应用需求方面,系统支持多台设备的体征参数同时采集,比如:对于肝移植等大型手术,一个病人需要多台监护仪监测体征参数。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的数据...